文章
綜合推薦
娛樂明星
毛孩
奇聞趣事
健康養生
熱點新聞
心靈語錄
育兒分享
明星
萌寵樂園
影視新聞
生肖解析
生活小妙招
全部
    
2011年,中國53歲畫家娶21歲非洲女學生,得2子后為何突然出家?
2023/01/12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一眼萬年,似曾相識,一見鐘情,這樣的愛情浪漫且唯美。

不過妳聽說過對木雕一見鐘情的嗎?真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著名國畫大師楊彥就對朋友家收藏的非洲少女木雕喜愛至極,從而萌生了尋找木雕原型的想法?

在茫茫人海中尋找一個女人,這無異于大海撈針。楊彥對此卻無比執著,不遠萬里奔赴非洲,去尋找心心念念的非洲木雕原型少女。那麼,他能找到嗎?

一眼萬年

1958年2月,來自青海省西寧市的楊家喜迎貴子。父母給孩子取名 楊彥,彥字寓意有才學的人,父母的期望不言而喻。

楊家是當地小有名氣的書香世家,父親是備受尊敬的教書先生,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是不可多得的才子。

母親也是家境不俗,出生于國畫世家。在耳濡目染之下,她繪畫水平也是不容小覷。

母親一族中,最有繪畫天賦的要數她的兄弟馬福偉。馬福偉天賦異稟,對國畫中的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頗有研究,可謂是丹青妙手。

父母對楊彥的教育十分重視,自小便教他書畫,培養他的興趣愛好。楊彥也沒有辜負父母的良苦用心,自小便展露出了非凡的繪畫天賦,再加上后天的勤學苦練,他小小年紀就已有大家之相。

舅舅馬福偉愛才如命,見外甥有繪畫天賦,便一心想要外甥繼承自己的衣缽,為此全心全意地培養他。

1964年,楊彥6歲生日時,舅舅便將《芥子園畫譜》當作禮物贈送給他,并要求他好好臨摹,細細探索。

《芥子園畫譜》被譽為傳世經典,囊括了各式各樣的畫譜,包括梅蘭竹菊譜、蟲鳥人物譜等等,是學國畫必不可少的一本神作。

不過這對于年僅6歲的楊彥而言,未免有所超綱,可舅舅認為楊彥是個十年難遇的國畫好苗子,完全可以將之學透。

在舅舅的高標準和高要求下,楊彥進步神速,國畫功力十分扎實。不過國畫門派眾多,風格各異,各有所長,要想真正學到精髓、面面俱到,就必須集百家之所長。

1978年,楊彥拜華拓先生為師, 專研山水畫作。華拓先生是國家一級美術師,后任職于江蘇省國畫院山水畫研究所,擔任所長一職,是國畫領域響當當的山水大師。

在多年的苦學中,楊彥收獲頗多,技藝突飛猛進。1985年,他又拜師黃胄,學習創作場面巨大、人物眾多的主體性畫作。

時隔兩年,1987年,楊彥又千里迢迢前往北戴河拜訪名家李可染。李可染是齊白石弟子,深得齊白石真傳,對山水動物畫十分在行。

在多位老師的傾囊相授之下, 楊彥逐漸成長為了中國最負盛名的國畫大師之一,被譽為當代張大千。

人們總說藝術家多情。比如大名鼎鼎的人民藝術家齊白石就是如此,他娶了3房太太,共有13個孩子;還有張大千娶過4個老婆,紅顏知己更是數不勝數。

然而楊彥卻與兩位前輩截然相反,對女人興致索然,過了不惑之年,卻依然孑然一身。

這可把父母急壞了,自兒子學校畢業后,他們隔三差五催婚,楊彥卻依舊不為所動,每天熱衷于畫作,悠然自得。

實在是催不動了,父母只能無奈放棄。可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是,催了20年婚都催不動的兒子竟然鐵樹開花, 對一件木雕一見鐘情。

2001年,好友張二苗邀請楊彥前來品茗賞畫。倆人是多年好友,興趣愛好相似,楊彥欣然前往。

張二苗喜愛作畫,鐘愛收藏,家里總是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收藏品。對于好友的藝術品位,楊彥十分欣賞,兩人邊看邊聊,十分投機。

在經過一處非洲少女木雕收藏時,楊彥突然收起了話匣子,細細品鑒許久,到了忘我的境地。

木雕上的非洲少女輪廓鮮明,雙眸明媚,優美纖長的天鵝頸氣質十足,十分動人。

自打倆人相識,張二苗就從未見過楊彥對哪件木雕有如此大的興趣,便打趣道: 「妳這是單純喜歡這件木雕,還是看上了這個少女呢?」

換從前,提到男女之情,楊彥必定是要好好反駁一通。可這次他竟然默不作聲,臉上還露出了紅暈。

張二苗是個細致入微的人,楊彥的面部表情變化逃不出他的火眼金睛。

果不其然, 楊彥表示對木雕少女一見鐘情,想要找到木雕人物原型,與之結婚生子,白頭偕老。

張二苗頓感大事不妙,因為他十分了解楊彥性格, 知道他是個行動力很強,同時又很執著的人。

藝術家在創作中有天馬行空的想法,這是好事。可是在生活中,不切實際將會浪費生命。

張二苗為防好友走上歧路,對他苦苦相勸,提出了尋找木雕原型的兩個不容忽視的難點。

一是:非洲面積3020萬平方公里,有將近12.86億人口,男女對半分的話,女性也有6.43億人口。蕓蕓眾生中尋找一個女人,這簡直難比登天。

二是:這木雕少女原型若是真找到了,她結婚了,有孩子了,豈不是徒勞無功。再者說了她若是單身,也不一定看得上妳呀!

「不試試怎麼知道?」楊彥的一句話讓張二苗無言以對。張二苗知道他這是鐵了心要去找夢中情人了。

遠赴非洲

當晚,楊彥一夜未眠,腦海中全是木雕少女的模樣。他是個自由工作者,時間靈活,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追愛之旅。

第二天,楊彥訂好機票,飛赴非洲。非洲獨特的風土人情給他帶來了美好的旅途體驗。不過美中不足的是楊彥始終沒有遇見與非洲少女雕像相似的姑娘。

楊彥并不因此而氣餒,對佛學有濃厚興趣的他相信緣起緣滅,緣聚緣散都是天意使然。

上天有意讓他與非洲少女木雕相遇,使得他陷入愛河,無法自拔,這便是冥冥之中注定的緣分。

之后的十年時間里,楊彥多次往返非洲,非洲大陸共有60個國家和地區,他的足跡幾乎踏遍了非洲大陸,總共去了非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

為什麼不去剩余的幾個地方呢?

這是因為2011年,他在塞拉利昂終于找到了心心念念的心上人。

塞拉利昂位于非洲西部,與幾內亞接壤。1971年,中國與塞拉利昂正式建交,兩國互利往來,合作共贏, 中國逐漸成為了塞拉利昂的最大貿易伙伴。

除了經濟建設,兩國在文化、體育等領域也有諸多合作。2011年3月,塞拉利昂舉辦了美術交流會,在中國美術界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楊彥受邀參加此次活動,考慮到語言不通,交流困難,主辦方為楊彥等與會者安排了翻譯。楊彥的翻譯是一位名叫 艾拉的女大學生。

彼時的艾拉剛滿21歲,青春靚麗,身材高挑,五官精致,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讓人過目不忘,活脫脫是非洲少女木雕的原型。

美術交流會正式開始前,主辦方特意宴請了遠道而來的各國嘉賓,并為他們講解交流會的時間安排與注意事項。

在這樣隆重的場合,翻譯自然不能缺席。就這樣,楊彥和艾拉正式見面了。

喧囂熱鬧的會客廳,楊彥一眼就看到了在人群之中閃閃發光的艾拉。時隔多年,他再一次體會到了一眼萬年的感覺,目光久久地停留在了艾拉身上,心里小鹿亂撞,面色緋紅。

若不是因為參加重大活動,楊彥恐怕會忍不住上前表白。正當楊彥思考如何在宴會結束后詢問這個姑娘的聯系方式時,姑娘卻徑直朝著他走來,面露微笑。

正當楊彥百思不得其解時,艾拉來到了他的面前,大方熱情地自我介紹道:「您好,我是您參加美術交流會的隨行翻譯艾拉,很高興認識您。」

楊彥恍然大悟,心里默默說道:「這簡直是天賜的緣分」。艾拉中文流利,倆人溝通毫無障礙。

難能可貴的是, 艾拉不僅熟練掌握中文,對中國文化也是喜愛有加,對國畫書法還能評說一二,可謂是見多識廣、有才有顏。

有了共同的興趣愛好,倆人的相處更加輕松愉快。在交流會的幾天時間里,他們得空便談人生,談理想,談傳統文化,無所不談。

想聊甚歡的倆人相見恨晚,感情逐漸升溫。

在交流會結束之際,楊彥主動挑破了窗戶紙, 將自己尋找非洲少女木雕的故事娓娓道來,并表示艾拉就是自己苦苦尋覓的木雕原型,傾訴愛慕之意。

艾拉本就對眼前博學多才,藝術氣息濃重的男人仰慕不已,暗生情愫。聽了楊彥的故事后,她越發覺得他是個不可多得的長情好男人, 因此她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楊彥的告白。

不過還有個問題擺在倆人的面前,那就是距離。跨國戀太難了,也不現實,他們中必須有人要妥協。

艾拉主動表示愿意跟隨楊彥前往中國學習生活,這讓楊彥感動不已。之后,倆人前往艾拉老家拜訪了艾拉父母。

對于女兒的決定,父母擔憂之情溢于言表。雖然語言不通,楊彥還是能從艾拉家人的表情之中讀懂他們的情緒。

想想也是,自家女兒打算和一個剛認識不久的男人去那遠離故土的地方生活,這萬一被男人拋棄,女兒孤身在異國他鄉可怎麼活呀,這任誰也不放心。

為了讓艾拉家人安心,同時也給艾拉一個相伴一生的承諾, 楊彥主動提出了與艾拉結婚的想法。

有了法律作保障,就算日后有什麼變故,楊彥也需要對艾拉負責,艾拉也不至于流落街頭。

聽到了楊彥的真心話,家人明白他是個負責人的好男人,同意了他們的婚事。

為了給艾拉一個風風光光的婚禮,同時也為了讓艾拉家人相信他有能力給艾拉更好的生活, 楊彥斥巨資邀請了部落所有的人參加婚禮,同時請了當地最有名氣的樂隊前來捧場。

一切準備就緒,婚禮如期舉行。在大家的見證和祝福之下,倆人根據當地傳統風俗,正式結為夫妻,并承諾不離不棄,白頭偕老。

婚禮結束后,楊彥帶著新婚妻子艾拉前往中國,打算再辦一場喜氣洋洋的中式婚禮。

催婚催了這麼久沒動靜,這去非洲參加活動沒幾天,婚都結了。事情發生得太快,楊家父母一時緩不過神來。

閃婚也就閃婚吧,可是閃婚的對象還是個比兒子小了32歲的外國女人,這樣的老夫少妻組合,讓一向重視名聲的父母接受不了。

可楊彥心意已決,非艾拉不娶。之后,他帶著艾拉前往民政局登記結婚,同時開始精心準備自己的中式婚禮。

這生米已經煮成熟飯了,父母只能同意。 2011年10月,金秋時節,53歲的楊彥和21歲的艾拉在北京舉行婚禮。

受邀參加婚禮的張二苗還將象征倆人緣分的非洲少女木雕贈送給了楊彥。

這場婚禮耗資4000萬,在溫都水城的康熙行宮舉辦。行宮張燈結彩,鑼鼓喧天,好不熱鬧。

大禮之時,艾拉頭戴鳳冠,身著彩服,猶如仙子般美艷動人。倆人在眾人的歡呼聲中拜堂成親。

出家修行

妳作畫來我調色,婚后,倆人如膠似漆,羨煞旁人。楊彥還手把手地教妻子作畫,并向她講述自己作畫的心得。

時間久了,不用楊彥細說,艾拉就能評出畫的意境。 在這之后,艾拉成為了楊彥畫展上最耀眼的講解員。

2012年,艾拉十月懷胎后,生下了倆人的第一個兒子楊和平。

老來得子的楊彥喜極而泣,孩子的日常起居,他總是親歷親為,十分盡心盡責。

2014年,塞拉利昂爆發了埃博拉疫情,疫情迅速蔓延,死亡人數達到了3955人。

楊彥夫婦對此擔憂不已。為幫助塞拉利昂提升醫療水平,盡快遏制疫情蔓延,他們特地舉辦義賣活動, 將活動籌集到的40多萬善款盡數捐獻給了塞拉利昂的衛生部門。

在此期間, 艾拉再一次懷孕,誕下了第二個兒子。一家四口相親相愛,日子過得其樂融融。

美好的生活在2018年戛然而止, 楊彥毫無征兆地提出了與艾拉失婚,出家修行的想法,并很快付諸實踐。

包括艾拉在內的楊彥所有的親朋好友都無法理解他為何做出這個決定,為了讓楊彥回心轉意,他們苦苦相勸。

從當年楊彥一意孤行地前往非洲尋找夢中情人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堅持己見的人。

這一次歷史再一次重演了,他心意已決,一心一意要在佛學中凈化心理,追求大智慧,不愿回到滾滾紅塵之中。

2018年初,終南山凈業寺內正在舉行佛教剃度儀式。楊彥坐禪于蒲團之上,靜心念誦佛經,住持親自為他剃發,并給他取了 「釋大覺」的法號。

艾拉整日以淚洗臉,不敢相信這個令人心碎的事實。 她多次帶著孩子前往凈業寺,希望楊彥能看在孩子的份上回家。

然而釋大覺早已是六根清凈、無欲無求的修行之人,對往事紅塵不再過問,自然是不可能回去了。

看著哭作一團的妻兒,釋大覺淡淡地說道:「早年間,我便潛心專研佛學,相信一切因果循環。那一日,我突然頓悟,在人間逍遙快活,內心太過空虛,唯有在佛學中追求大智慧,我才能超凡脫俗,樂在其中。」

說罷,釋大覺便轉身離去。望著他堅決的身影,艾拉無能為力,只能接受了現實。

名僧法顯大師曾遠赴海外取經,對中國佛教影響深遠。釋大覺以法顯大師為榜樣,追隨他的足跡,四處游歷,過著苦行僧般的生活。

在此期間,釋大覺并沒有停下他藝術創作的腳步,先后創作了《演繹塔》、《法顯西行圖》等宏偉巨作。

2020年,釋大覺倡議修建法顯塔,以此紀念法顯大師對佛教文化做出的卓越貢獻,該提議收到了相關部門的認同。

之后,釋大覺將全部精力放在了法顯塔的設計和修建上,事事親力親為。功夫不負有心人,不久后,第一座法顯塔在西沙石島落成。

如今,64歲的釋大覺還在為建造更多的法顯塔而四處呼吁和奔波,同時他也積極參加世界各地的佛教交流會,為佛教的發展盡綿薄之力。

艾達也已經走出陰影,和兩個孩子開始了新的生活。這對曾經恩愛的夫妻如今在各自的生活中自得其樂,這也算是令人欣慰的結局吧。

結語

不少人指責楊彥遁入空門,是拋妻棄子,不負責任的表現。身在紅塵難免受到各種羈絆,自然是難以理解遠離世俗之人的想法。

人活一世,為誰而活?這世間那麼多人,答案五花八門。不管為誰而活,對于自身來說,想明白了便是活透徹了。作為旁人而言,多說無益,對別人的選擇尊重祝福,這就夠了。

眼鏡用久了全是劃痕?別急,只需這一招,鏡片變得跟新買一樣乾淨
2023/05/27
衛生間到處都是小飛蟲?教你一招,隨手噴一噴,蟲子蟲卵全跑光
2023/05/18
用久了的洗衣機竟然比馬桶還臟?家政阿姨:加點它,簡單一沖就干凈如新
2023/05/18
銀行最怕你用「這五招」存錢,利息多拿幾千塊,可惜很多人還不知道!
2023/05/18
食品里的干燥劑是個寶,千萬別扔,這5個妙用,幫你一年省下好幾百
2023/05/18
路由器要多久關閉一次?多虧寬帶師傅告誡,難怪網速變「龜速」了
2023/05/18
廚房衛生間里撒上一把食鹽,實在太厲害了,一年省幾百,趕快試試
2023/05/18
把香皂扔進下水道里,衛生間再也沒有異味和小飛蟲,方法省錢實用
2023/05/18
為什麼這個時間不能戴黃金項鏈?我也是才清楚,別不當回事,趕緊摘下來
2023/05/18
劉畊宏和周杰倫一起跳本草綱目,姿勢太帥了,網友熱議不斷!
202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