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笑長很醜,卻成為最暖醫生♡查房遇「唇腭裂病童」滿臉愁容,他拉口罩露同樣「印記」療愈人心

song 2023/01/15 檢舉 我要評論

一群醫生井然有序地進行查房工作,病床上是一位「唇腭裂」孩子,旁邊坐著一臉擔憂的媽媽,在結束一些簡單的檢查後,隊伍末端的跟診醫師悄悄地拉下口罩微笑,在他轉身離開病房後,留下深陷感動的母子倆。這名醫師是張孝瑜,本身也是雙側唇腭裂患者的他,同樣也歷經好一段時間才接納自己,但他深信「只要有勇氣就可以去療愈別人!」

#暖心醫師1舉動鼓勵了小病童及家屬

目前擔任長庚醫院耳鼻喉科住院醫師的張孝瑜,分享一個對他來說印象很深刻的查房經驗。那天他進去病房,發現小病童也是唇腭裂患者,一旁的媽媽滿臉愁容, 當大家檢查完準備離開時,走在後面的他決定拉下口罩,露出那「印記」還有溫暖的笑容。他這簡單的舉動,對母子倆來說絕對是很大的安慰與鼓勵吧!

張孝瑜出生時就帶著雙側唇腭裂的面容,「小時候曾被同學說長得醜、長得奇怪,當時覺得既難過又委屈,但是在家人面前我不太會主動提起自己的狀況,怕媽媽自責傷心。」 青春期時,張孝瑜選擇以蓄鬍方式來遮住上唇的痕跡,因為他仍無法完全接納自己,那偌大的自卑感依然束縛著他。

#童年深受排擠卻不放棄想成為醫生的決心

儘管童年歷經煎熬,但張孝瑜並沒有因此怨天尤人,他把握每一次學習的機會,更憑著自己的努力考進了醫學院。他知道自己跟一般人沒什麼不一樣,但還是在唇腭裂課堂上默默低下頭,不禁想挖洞躲起來還想著,「同學們會不會想到我?他們會怎麼看待我?」彷彿時間暫停,「那面紅耳赤、渾身發燙的感覺,我會記得一輩子。」

進入臨床學習、看盡醫院的生老病死後,張孝瑜才慢慢地走出自卑、擁抱自己,因為他想成為一名療愈患者身心靈疾病的好醫師。 于是他剃掉了陪伴多年的鬍子,不想再用任何方式把這屬于他的印記遮住,「這是我的一部分、是天生的,所以我不需要去否定它,如果我少了它,我就不是現在的我了。」

#張孝瑜克服心魔鼓勵顱顏患者

「勇敢做自己,其實也可以帶給別人力量!」或許對很多人來說,醫生就是「人生勝利組」,但張孝瑜這一路走來,從消極逃避、武裝自己,再到克服自卑心魔、不畏懼別人的眼光,都不是理所當然。他希望可以透過自己的故事,鼓勵顱顏患者及其家人,可能會有點辛苦,但孩子們依然能好好長大、也能成為他想成為的人!

「我不覺得顱顏患者需要他人同情,這只是每個人生下來的差異;顱顏患者也不是永遠都需要別人去醫治,只要他有勇氣,總有一天也可以去療愈別人。」以上是醫師張孝瑜的暖心故事,想看更多感人紀錄可以到台北捷運忠孝復興站藝文廊和高雄捷運三多站4號出口,一覽《看見改變》公益攝影展喔!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